百年光影,戏梦人生——致敬表演艺术家吕齐
当《编辑部的故事》那首熟悉的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在耳边悠扬回荡,那个手捧搪瓷缸、鼻梁架着黑框眼镜的“陈主编”形象,便如同昨日重现般,鲜活地浮现在眼前。2025年8月29日,我们共同见证了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吕齐先生,迈入他辉煌人生的第一个百年——一个值得所有热爱表演艺术的人们铭记的日子。
吕齐先生,这位已逾百岁高龄的艺术家,宛如一座连接中国话剧黄金时代与当代影视繁荣期的“活化石”,他的艺术生涯,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篇章。在此,我们谨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愿吕齐老艺术家百岁华诞,福寿安康!
展开剩余87%江南求索,京城绽放
吕齐先生于1925年8月29日,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呱呱坠地,而他的根脉,则深深扎根于齐鲁大地的黄县。青少年时期,他远赴江南,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温州二中度过了几载寒窗。这段浸润着江南水乡温婉气息的求学经历,为他日后在荧幕上塑造那些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形象,埋下了最恰当的伏笔。
1954年,吕齐先生光荣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成为他艺术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他如鱼得水,迅速成长为剧院的台柱人物。在长达数十年的话剧生涯中,他累计参演了《雷雨》《李白》《吴王金戈越王剑》等七十余部经典剧目,并担纲其中核心角色。在改编自曹禺先生名作的《雷雨》中,他饰演的周朴园,既展现了封建大家长的威严与不容置疑,又将这位人物内心深处,人性挣扎的脆弱与矛盾,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动容。而在《李白》的舞台上,他更是将诗仙李白的狂放不羁,与仕途失意的落魄苦闷,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让观众亲眼目睹了那个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盛唐诗魂。
“陈年老酒”的演技,浸润灵魂的塑造
北京人艺的老院长、剧作家曹禺先生,曾对吕齐先生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吕齐的表演,就像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无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醇厚的韵味便会愈发浓烈,令人回味无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精湛演技,源于他对“体验派”表演理论的执着坚守。他常以朴实却深刻的言语告诫后辈:“演员要做的,是像一个真正活着的人一样,去适应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既定的表演程式。”
一个鲜活的例子便是在排练话剧《上帝的宠儿》时,为了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吕齐先生曾连续三个月时间,潜心观察街头乞丐的各种举止神态。正是这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深入体验,才让他最终将歌剧《上帝的宠儿》中,莫扎特对手萨列里那种复杂而扭曲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临危受命,铸就经典
1991年,66岁的吕齐先生迎来了一个让他名扬全国的影视角色——《编辑部的故事》中的陈主编。这个角色最初并非他出演,在前两集拍摄完毕后,导演赵宝刚先生深感原演员的气质与角色设定存在偏差,当即决定更换人选。在这危急关头,吕齐先生临危受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剧本研读透彻,第二天便昂首阔步地走进了摄影棚,开始了这段注定成为经典的拍摄旅程。
吕齐先生成功地为陈主编注入了“外冷内热”的独特魅力。当面对由葛优饰演的李冬宝那些略带插科打诨的玩笑时,他总是报以一声低沉的“哼”,但眼角的细微纹路里,却藏不住那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而在杂志社面临停刊的严峻危机时,他深夜独自伏案撰写检讨的孤独背影,更是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那份坚守与担当。他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方式,与葛优那标志性的“冷面幽默”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共同成就了中国电视喜剧史上的一个经典双人组合。
该剧的编剧王朔先生曾透露:“吕齐老师在片场非常投入,经常主动修改台词。他曾说过,‘陈主编不能总是说官话’,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坚持,才有了‘改革开放不能光改裤腰带’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金句。”正是这种艺术家不拘一格、主动创新的精神,让陈主编这个角色突破了原有的类型化框架,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生动而鲜明的缩影。
银幕之外,亦是传奇
在电影领域,吕齐先生同样留下了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1993年,他在陈凯歌导演的史诗巨制《霸王别姬》中,饰演了戏班的掌柜关师傅。电影中,他用烟袋锅敲打程蝶衣(张国荣饰)的那一幕,既残酷地展现了旧社会戏班艺人严酷的生存法则,又深刻地暗含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复杂情感与无奈。
此外,在其他代表作中,无论是《离婚》中那位老派文人的温婉儒雅,还是《红色年代》里革命父亲的坚毅无畏,《武生泰斗》中军阀老太爷的威严霸气,每一个角色都被他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仿佛穿越而来,真实地站在观众面前。即使是在《校园先锋》等展现当代生活的剧目中,他也能将一位退休教师身上的固执与慈爱,演绎得丝丝入扣,令人动容。他这种“一人千面”的精湛功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他随身携带笔记本,勤于记录各行各业人物的言行举止,而这些宝贵的素材,最终都化为他银幕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
百年辉煌,传承不息
2025年,吕齐先生迎来了他的百岁寿辰。这不仅仅是年龄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表演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在他同辈的艺术家中,诸如张瞳、童正维、丁广泉等《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优秀主演,已经相继离我们而去,而吕齐先生,则成为了连接北京人艺黄金时代与当代中国影视业的最后一位重要见证者。
当百岁的烛光映亮吕齐先生那布满岁月痕迹,却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双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更是一个民族对表演艺术那份虔诚而执着的追求。正如他在自己的传记中所写下的那句深邃的话语:“演员的生命,是在每一个鲜活的角色中得以延续。”从温州二中那个青涩的少年,到北京人艺光芒四射的舞台巨星,从深邃的戏剧舞台,到广阔的影视银幕,吕齐先生用他百年的人生,为我们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表演艺术活态史书。
在此,我们再次向吕齐老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祝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亲爱的朋友们,这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道,向经典致敬,追忆影人辉煌,一同重温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那些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让我们一起,继续书写关于艺术与美好的篇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发布于:广东省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