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美战略安全领域再现骤然升级的信号。在美国公开将战术核弹头部署至英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核潜艇驶向俄罗斯海域之后,莫斯科的回应也随即而至——俄罗斯外交部正式宣布,《中导条约》在事实上已经失效,俄罗斯将不再受条约限制。这一声明表面平静,实则杀气腾腾,是克里姆林宫对美国不断挑衅的一次硬核警告。
条约名存实亡,美俄走上“对称还击”之路
《中导条约》(INF)曾是美苏冷战后期达成的最重要的军控协议之一,禁止两国研制、试验和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间的陆基中程导弹。该协议自1987年签署以来,在维系全球战略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2019年,特朗普在任期内以“俄方违反条约”为由,单方面宣布退出该条约,随后美军迅速重启中程导弹系统的研发与试射。俄方则表示,美方所谓“俄罗斯违反”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脚,其真正目的是为自己解禁这些威胁性武器。
如今,美国重新向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显然已激起俄罗斯强烈反弹。莫斯科借此次机会正式撕下条约最后一层遮羞布,明确表态——既然对方不再遵守,俄方也没有义务继续自我束缚。
白俄罗斯将成前线,“榛树”导弹部署令局势再紧绷
俄罗斯此次回应不仅是外交层面的抗议,更有实打实的军事动作。
普京日前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时,首次公开确认俄罗斯新一代高超音速中程导弹系统“榛树”(Burevestnik)已正式量产并列装俄军,并透露该系统有望于年内部署至白俄罗斯境内,部署方案与地点均已敲定。
“榛树”导弹最早于去年11月被俄军投入实战,用于对乌克兰目标实施远程打击。当时乌军方面一度误判其为洲际导弹,足见其性能参数与传统中程导弹已有显著差距。乌克兰在战后收集导弹残骸分析后表示,该导弹可能采用分导弹头设计,最多可挂载6枚弹头,在打击中产生巨大等离子体云,动能极高,即使不装填核弹头,也具备毁灭性杀伤力。
俄罗斯官方信息显示,“榛树”速度可突破10马赫,具备高速变轨能力,当前无论是乌克兰现役的防空系统,还是北约部署在东欧的拦截平台,几乎都无法有效应对。若此类导弹被部署至白俄罗斯,其打击范围将全面覆盖西欧,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威胁至英国本土。
这不仅是对美国核弹头重新进驻英国的正面回应,更是对北约前沿军事部署的强烈震慑。
新冷战阴影重现,“古巴时刻”或再临
历史常被现实唤醒。如今俄罗斯的处境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的感受如出一辙。
彼时,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美国强烈反应,最终爆发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导弹对峙。如今,美国将核武器与中程导弹推进到俄罗斯“家门口”,莫斯科显然不会坐视不理。俄方正以同样的方式将“压力”还给西方:你在我边境部署导弹,我就在你后院部署高超音速导弹。
俄罗斯释放的信息已经很明确:如果西方越线一步,俄方将毫不犹豫以对称甚至更强烈的方式回应。当前局势虽未彻底失控,但距离“擦枪走火”也只差一根导火索。
美俄“拔刀”前夜,关键会晤或定生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迅速升级的危机中,美方也开始释放出某种“降温”的信号。据悉,特朗普方面的高级代表威特科夫即将访问莫斯科,并可能与普京举行闭门会晤。
这次会面,被外界视为双方能否将对抗重新拉回谈判轨道的关键节点。一方面,美国希望借此缓和俄罗斯部署“榛树”导弹所带来的战略压力;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可能借此观察美国新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与欧洲安全议题上的真实态度。
这一会谈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乌克兰战事的下一步走向,也可能直接影响整个欧洲安全格局的重塑。如果谈判失败,美俄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军事博弈与核威慑周期,欧洲将再度站上历史的风口浪尖。
红线已现,和平与战争之间只隔一层窗纸
美俄目前虽然仍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外交接触,但实际上,两国已在政治、军事与安全领域全面进入高度对峙状态。美国试图借核潜艇、战术核武器等手段对俄罗斯施加极限施压,而俄罗斯则通过《中导条约》“自我解禁”、高超音速导弹部署等方式表明绝不退让。
冷战时期的“核均势”逻辑,如今似乎正在以“新技术+新手段”的形式卷土重来。不同的是,这一次,信息战、经济战与常规军事威慑已同步展开,任何误判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这一局势,全球都无法袖手旁观。美俄若不能尽快找到缓解矛盾的“安全缓冲区”,未来的战略稳定将不再依靠条约维系,而只能靠红线前的博弈维持。
一场没有硝烟、却处处布雷的危机对抗,正在悄然逼近临界点。
信钰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